高校儀器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隨著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全國各類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添置各種類型的儀器設備。這些設備的購置,為保證高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發(fā)揮了重大的促進作用。然而與此同時,儀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非常值得高校有關部門和管理人員的關注和研究。
一、高校儀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不嚴、賬目混亂。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高校合并辦學后,許多高校在儀器設備管理方面出現管理松馳現象,或者是有關的規(guī)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關制度沒有能夠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和儀器設備管理工作特點的變化而完善;或者是雖有制度但沒有得到切實執(zhí)行。尤其是一些合并高校,合并前各學校的儀器設備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體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合并后卻沒有對合并前各院校的儀器設備管理規(guī)章制度進行及時融合整理,以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看似規(guī)章制度不少,但卻沒有可供執(zhí)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或默許了設備賬目的混亂。許多高校長期沒有對學校的各項儀器設備進行制度化的定期檢查、核對與注消,使得儀器設備賬目形同虛設,賬物不符、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現象非常普遍。學校到底有多少可用儀器設備、被哪些部門占有使用、儀器設備資產總值有多少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第二,重復購置。學校規(guī)模的擴大、學生數量的增加、新專業(yè)的開設,無論是教學、實驗、還是科研都對儀器設備在品種上和數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學校在添置新設備時,既沒有對現有儀器設備資源情況進行摸底檢查,看看現有的設備資源是否可以滿足校內用戶提出的新要求;也沒有對各系科(部門)提出的設備添置計劃歸納分析,看看校內不同用戶的新的儀器設備需求是否有重復,以便統(tǒng)籌考慮。而一些系科或部門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門保護主義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實際需要的設備添置要求。有關職能部門一旦把關不嚴,計劃制定不周全,就很容易使得一校之內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儀器設備大量重復購置。
第三,閑置浪費現象嚴重,使用效益低下。一些高校指導思想存在偏差,為了達到評估的指標要求,完全不考慮實際能力和長遠需求,盲目追求儀器設備的現代化、高檔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有我貴,不惜投入巨資無計劃地購置國內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有的并非教學、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為個別研究項目或個別人而添置。與此同時,由于大量經費被投入到購買新的儀器設備上,舊的儀器設備得不到及時的保養(yǎng)與維修,功能過早喪失,提前進入淘汰行列,造成資源浪費。
第四,資產流失現象時有發(fā)生。作為國有資產的高校的儀器設備,只能用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驗、科研、信息服務等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活動。如要進行使用性質的轉化,也必須是在保證學校教學、科研等活動正常運行的前提下進行,且轉化以后必須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然而有的學校并非如此,在少數人的操縱下,借著高校后勤、飲食、校企等社會化改革、改制的名義,不顧學校教學、科研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隨意將一些儀器設備轉移、劃撥給企業(yè)單位或轉讓給個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第五,管理手段落后。許多高校的儀器設備管理仍然是傳統(tǒng)的賬簿式手工管理,與學校的發(fā)展不相適應。這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有高校購買儀器設備出手大方而更新管理手段與方法卻極不情愿。落后的管理手段無法對各種儀器設備的需求與市場信息、型號與功能信息、使用與狀態(tài)信息、投入與效益信息、屬權與變更信息等數據進行及時、全面、系統(tǒng)的收集、整理與分析,不能對儀器設備進行動態(tài)管理。既不能科學地安排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時間,實現儀器設備固有價值發(fā)揮的最大化;也不能保證有關儀器設備在不同系科(部門)之間流動轉移時的賬目的及時分割。落后的管理手段是高校各種儀器設備在數量上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存在重復購置、使用效益低下、賬目混亂不清等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強化高校儀器設備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高校儀器設備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績效,有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者的思想解放與觀念更新非常重要。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為適應發(fā)展的需要,高校進行了全方位的管理體制與制度的改革。儀器設備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高校儀器設備管理工作對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積極的推動作用。儀器設備管理改革關系到學校其他各項改革能否順利進行與發(fā)展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因此,儀器設備管理者應積極參與改革,徹底摒棄墨守成規(guī)的舊觀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學校的儀器設管理工作,充分認識儀器設備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儀器設備以最佳的狀態(tài)為學校教學與科研提供最優(yōu)服務和條件保障,既要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資源合理配置,為儀器設備的投資(購置)提供依據,還要充分合理地發(fā)揮儀器設備能力,充分發(fā)揮投資效益。高校各級、各系科(部門)領導和儀器設備的直接管理者,都要從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戰(zhàn)略高度來開展儀器設備管理工作,既要重視儀器設備建設工作,注重必需的新的儀器設備的添置,又要有全局觀念,倡導資源共享,校內要打破系科、專業(yè)界限,追求資源整合;對外應拋棄校本位思想,通過建立區(qū)域教學聯(lián)合體的方式,加強校際之間的儀器設備資源的共建共享;更要樹立儀器設備管理的效益觀,新設備的添置應計算投入產出比。應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改革,努力探索新的儀器設備管理體制,對于一些大型的儀器設備與非教學性實驗(如各級各類立項課題)用儀器設備需求,嘗試“有償使用制”,以經濟手段規(guī)避對儀器設備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現象,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各種儀器設備的價值。
(二)健全規(guī)章制度,完善管理體制,規(guī)范管理程序。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并涵蓋管理工作涉及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huán)節(jié)。高校儀器設備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主要包括:儀器設備添置計劃編制與專家論證制度、儀器設備采購招投標制度、儀器設備入庫驗收與財產登記制度、儀器設備領用與保管及調配制度、儀器設備定期檢查與維修制度、儀器設備使用狀態(tài)信息收集與數據分析處理及其備案制度、儀器設備報廢注消制度、廢舊儀器設備再利用制度、儀器設備添置計劃與招投標及產品說明書等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并要隨著學校整體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教學、科研等活動對儀器設備需求及其特點的變化而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和完善。同時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時宜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另外,還應建立明確的責任分工負責制,一級抓一級,人人有責,各負其責。對于大宗、大型儀器設備的購置,可推行項目化管理, “以制度的形式規(guī)范了設備計劃環(huán)節(jié)的行為,以論證的方式使項目的落實更精確科學,體現一種集中統(tǒng)一管理、權衡現實需要與可能、考慮當前現狀與未來發(fā)展的思想”。從計劃制定與論證、到市場調研、采購招標、分配使用、到售后服務與維護,誰經手誰負責。力求避免因管理上的原因而產生重復購置、超需求購置、劣質產品以次充好、后續(xù)服務不到位與維修困難而影響使用等問題。其次,應建立有效的檢查監(jiān)督機制。成立校級儀器設備管理監(jiān)管委員會或領導小組,負責檢查有關的管理人員對國家及學校、部門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負責審計監(jiān)督儀器設備購置計劃的編制、價格與數量的確定,參與相關的設備招投標采購活動;審查資產清查、評估和產權變動、報廢、閑置設備處置情況;審計監(jiān)督設備保值、增值、流